常常看到有人總是會說:台灣 WebATM 只能用 IE ,我都覺得「奇怪,我們是活在平行世界嘛?」。這幾年由於手機app越來越方便,基本上轉帳我已經沒有再透過 WebATM 或是實體 ATM 了,但是事實上絕大多數的 WebATM 還是有支援其他非 IE 瀏覽器的(Chrome 不行),但中間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一個轉變呢?

14567588_10206253063959645_4386489425654141476_o.jpg

先說概念: WebATM + 讀卡機,快接近台灣特產了。WebATM 各國發展的不順主要來自於當年 #晶片金融卡 比例都不高(如美國、歐洲都是,台灣從 2006 年用磁條卡無法轉帳的方式強迫大家都換晶片金融卡,國外普遍從 2010 年左右才開始有比較普遍的更換)。不過國外的發展是以 Debit Card 發展的比較早,錢不一定要領出來,多數時間刷卡從帳戶扣就可以了,所以國外無現金環境才能推廣的那麼快。那台灣由於這方面發展的較晚(依據晶片金融卡SmartPay推不動, VISA 金融卡推廣不力),所以台灣大約在 2008 年左右都還是以 WebATM 為網路支付主力,後來超商取貨付款起來,才慢慢比例下降。不過台灣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獨創,那就是 #虛擬帳號 這件事情,給到買家的帳號並不是賣家的真正帳號,而是一個臨時帳號,有效的提升對帳效率以及保護銀行帳戶的安全,虛擬帳號的發展,加上到帳速度快,讓超商取貨付款比例高漲的今日,WebATM 能仍保有一席之地的主因。

那 WebATM 這幾年最大的兩次動盪,莫過於使用者習慣的改變及NPAPI的封鎖。IE 在 WIN98 以前基本上是網路使用者的標配,那個年代其他瀏覽器根本無法撼動 IE 的地位,也因此用 ActiveX 來開發 WebATM 基本上是大家的選擇;但是隨著 IE 中毒比例高,各家瀏覽器逐漸的崛起, ActiveX 變成的大多數 WebATM 的原罪。而其中最屌的,莫過於 Google 將 Chrome 在 2012 年前後變成了台灣佔有率最高的瀏覽器,於是許多銀行其實也順應了潮流,從 2012 年以後都逐漸的將原有 ActiveX 架構的 WebATM ,新增了以 JAVA(JVM) 為主的架構。如果我沒記錯, #玉山銀行 是第一個支援非 IE WebATM 的銀行(當時我已經換了 mac ,幾乎都是靠玉山在轉帳的)。其實到了今天,幾乎所有的銀行都已經可以支援非IE的 WebATM ,但是 JAVA 還是有他的原罪存在,包含版本繁雜,有時候又不向下相容,MAC 預設沒有安裝 JAVA ...等,造成許多人會覺得設定上很麻煩,但是大多數應用程式網頁要跟硬件互動, #安裝程式是絕對必要的。但是 2015後 WebATM 又迎來了第二次衝擊:#NPAPI的封鎖 ,聽不懂沒關係,反正你只要知道 WebATM 從此在 Chrome 上基本上屬於 GG 的狀態,Windows 用戶只剩下 FF或是其他尚支援 NPAPI 的瀏覽器,MAC 也只剩 Safari 及 FF。目前除了 JAVA 有沒有其他環境可以讓 Chrome 也可以用?其實多數銀行也逐漸的降低 WebATM 開發,整個大環境讓 #OTP 開始了拯救。

其實當年開始發展 JAVA 的 WebATM 的時候,其實其他國家的主流已經開始往 #網路銀行 發展,而在網路上改用了以認證密碼鎖(OTP) 作為發展的方向。 OTP 基本上是一個概念,呈現的方式有許多,包含簡訊、實體OTP機、U盾......等,都是 OTP 的方式存在,消費者可以利用 OTP 取代傳統的金融卡與銀行進行關鍵活動時的身分驗證,所以樓上許多人在說「不需要卡」也多是因為有著 OTP ,包含刷卡、非約定轉帳時,都會要輸入一段密碼(或是插著相關硬體),WebATM 的金融卡其實是同樣的概念。只是說這個習慣沒有主要的誘因可以改過來,其實從 2014~2015 年開始,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許多銀行都逐漸把 OTP 功能作進了各家的 APP 裡,這其實也是全球的主流發展方向(如國泰、台新、中信、富邦、玉山....等),你在網銀(不論網頁或APP)裡,都可以取代 WebATM 的功能,而且單次額度更高,功能也更多元。WebATM 其實是一個將逐漸淡出市場的過渡時期產品,各銀行不花心力維護或持續發展也算是正常,因為現在主力發展項目是網路銀行的各項功能。銀行的技術力沒有問題,就跟微軟一樣,工程師的心力不會作 XP 的 HotFix ,而是持續往下一個世代邁進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WebATM Firefox Chrome Oprea
    全站熱搜

    backt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