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erial_Podcast.jpg

歐美地區或中國 Podcast 的成長跟交通方式有很大的影響,在美國 1/3 的人會聆聽播客,聆聽場景除了家中之外,次多的就是在通勤上聆聽。但一集通常 20-40 分鐘(這是最受歡迎的節目長度),雖然數據顯示台灣平均通勤時間為 37 分鐘(ref https://telework.com.tw/special_issues/103?locale=zh-TW ),但其中近六成都是機車族(ref https://life.tw/?app=view&no=122886 )不同於是以汽車為主要通勤工具的歐美以及以地鐵為主要通勤工具的中國,因此在台灣 Podcast 的發展會因為交通工具使用而被受限,畢竟騎車聽音樂或是聽廣播的風險遠高於開車及坐地鐵,而這觀念本來也就深植於多數台灣人心中(ref https://news.ebc.net.tw/news/living/59312 ),同時也受限了整個 Podcast 內容的發展性,變成會以專業型、學習型以及訪談型內容為主,而難以成為如 Youtuber 以娛樂型內容為主,而 Podcast 的製播者也會趨向於以「教育」角度去切入,事實上從國外熱門 Podcast 熱門頻道的經驗來說也是如此。但站在商業的角度而言,這就會讓品牌廣告主在做行銷置入的時候,就會偏向於「大眾教育」的內容切入,透過製播者專業的角度,不是單純以「廣告」的方式(當然,開頭不可掠過的的 30 秒廣告還是不容小覷),而是透過內容的角度,利用聲音聽覺得媒介深入人心,以加深品牌心佔率為主要目標,輔以搜尋行銷的輔助有效導入流量,效果可能會優於 Youtuber 更能創造品牌價值。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podcast
    全站熱搜

    backtr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